拒绝OpenAI害英特尔落后的罪人是谁

推荐使用ChatGPT4.0中文网,国内可直接访问:www.chatgp4.com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蓬勃发展中,英特尔曾握有成为该领域领航者的黄金机遇,却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回溯至七年前,英特尔曾认真考虑以10亿美元现金收购OpenAI 15%的股份,并深入探讨了进一步的合作可能。然而,时任执行长Bob Swan基于生成式AI技术短期内难以市场化的判断,最终决定放弃这笔交易,也因此失去了与OpenAI携手共进的机会,逐渐在后续的AI竞赛中落后于其他科技巨头。

OpenAI寻求英特尔投资未果的往事

据报道,在2017年至2018年间,英特尔与OpenAI进行了多轮深入的谈判。其中,英特尔计划以10亿美元现金购入OpenAI 15%的股份,并额外获取15%的股份以换取成本价制造硬件的条件,旨在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并构建自家的基础设施。OpenAI方面对英特尔的投资同样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遗憾的是,由于英特尔的数据中心部门拒绝以成本价提供产品,导致这一合作未能成行。

英特尔在AI时代的战略迷失

未能投资OpenAI只是英特尔在AI时代战略失误的冰山一角。作为曾经电脑芯片行业的领头羊,英特尔在AI时代却黯然失色。其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引发股价大幅下跌,市值首次跌破1000亿美元,与市值高达2.6万亿美元的竞争对手英伟达相比,显得黯然失色。目前,英伟达已从电子游戏图形芯片成功转型至AI芯片领域,而英特尔仍在奋力推出一款具有竞争力的AI芯片产品。

英特尔策略的挫败

受访的前高层和行业专家指出,尽管事后看来,英特尔错过了这笔潜在交易的良机,但其在过去十多年中,也在争夺AI霸主地位的战役中逐渐败下阵来。四位直接了解英特尔情况的前高层透露,二十多年来,英特尔一直坚信CPU(中央处理器)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构建和运行AI模型所需的处理任务,就像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提供动力一样。然而,到了200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发现,游戏芯片在处理构建和训练大型AI模型所需的密集数据处理方面,比CPU更为高效。

英特尔的AI芯片坎坷之路

自2010年以来,英特尔至少尝试了四次推出可行的AI芯片,包括收购两家初创公司和两次重大的内部研发努力,但均未能成功对抗英伟达和AMD(超微半导体)。2016年,英特尔以4.08亿美元收购了Nervana Systems,后者的技术类似于谷歌的张量处理器(TPU)芯片。然而,英特尔最终还是放弃了Nervana的项目;2019年,英特尔则以20亿美元收购了第二家芯片初创公司Habana Labs。尽管英特尔不断努力,但仍未能在快速扩张的AI市场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