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风头无两
最近几天,英伟达无疑成为了舆论场的焦点,喜讯遍布各大媒体,甚至不关注财经圈的用户也能在热搜和头条中偶遇英伟达。美股于5月22日盘后,英伟达发布了2025财年第一财季的业绩,报告显示该季营收达260亿美元,环比增长18%,再创单季营收历史新高,同比更是增长了262%;净利润达148.81亿美元,环比增长21%,同比增长628%。
英伟达CEO黄仁勋向来擅长吊人胃口,财报的发布都要等到收盘后,给市场留出了一夜的消化时间,开盘时可想而知又将是一波飞涨。
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今年3月,英伟达的GTC大会点燃了整个行业的热情。在此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AI芯片产品,性能较前代产品有了大幅提升,令业界震惊。新的AI芯片催发了一轮抢购热潮,各家竞争对手也纷纷跟进,推出竞品。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近日表示,AMD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分享新一代Instinct AI芯片的更多细节,这些芯片最早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此外,今年内,AMD还将推出代号为“Strix”的新一代移动处理器。
在近日的电话会议上,黄仁勋自信地表示:“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人工智能将为几乎每一个行业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他的发言底气十足,源于英伟达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现实。尽管挑战者不断涌现,要对英伟达形成威胁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英伟达可能还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扮演“美股总龙头”的角色。
模型厂商的焦虑与强烈竞争
然而,做生意从来就没有希望被“卡脖子”。英伟达的产品主要涵盖游戏、视频和AI三个方向,相比之下,游戏发烧友对老黄推出的新产品节奏早已心生不满,而现在,轮到大模型厂商也感受到这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
当然,各大大模型厂商也意识到了英伟达产品的昂贵。根据报道,OpenAI在2.5万个A100 GPU上训练GPT-4用时90至100天,训练成本大约为6300万美元,而A100 GPU的市场价约为1万美元,按此推算仅硬件成本就超过2亿美元。市场预计,训练下一代GPT-5需要接近5万张H100 GPU,而H100 GPU的市价接近3万美元,这意味着为了推出下一代AI产品,OpenAI在硬件上的投入将不低于10亿美元。
这笔巨额的AI训练成本无疑让老黄乐开了花,而大模型厂商却如同陷入了苦海。
作为芯片下游的主要利润来源,大模型厂商的处境显然并不乐观! 近期,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宣布,其自研的豆包大模型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定价远低于同行,豆包通用模型的 Pro-32k 版推理输入价格仅为0.0008元/千Tokens,低于行业价格的99.3%。此后,阿里和腾讯也纷纷跟进降价。阿里云的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高达97%;腾讯的混元-lite模型也调整了定价,部分功能全面免费。
在这种降价潮中,AI大模型的商业化前景愈加迷雾重重,这场价格战使得大模型厂商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在国内,面对高昂的硬件成本以及巨头们的价格竞争,中小型AI公司或将迎来一波出清,“千模大战”有望演变成“百模大战”。
AI浪潮中的发展困境
纵观整个市场,目前在C端,这场AI浪潮似乎并未出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虽然AI技术备受热议,但具体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效用,仍待商榷。AI配音固然好用,但用户仍能感受到其中的生硬;对于AI生成的文章,尽管有不少大学生利用其写论文,但究竟是学生在偷懒,还是老师在偷懒,值得探讨。此外,办公自动化、知识问答及图片生成等功能外,其他AI产品似乎难以勾起用户的热情。
尽管这轮国内大模型降价是由字节跳动引领的,但这一价格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行业尚未构建起真正竞争力的现实。当前整个行业回避了AI大模型的根本问题——可解释性差。包括开发者在内,没人能确切知道大模型为何会生成某种特定结果。
以特斯拉的FSD系统为例,新版本引起的最大争议便是让大模型介入自动驾驶。通过大模型,系统实现了更高效的信息处理,但可解释性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只能知道AI在驾驶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和它做出了什么反应,却对它为何做出这些决策一无所知,这使得当出现误操作时,回溯调查问题的可能性极小。试想,当一辆使用了FSD的车出现故障时,连特斯拉也难以解释原因,作为”用户”和乘客,难免生出几分毛骨悚然。即便这一系统表现正常,我们依然免不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顾虑。
在解释性无法得到提升的情况下,AI的发展总会让人感到几分犹豫。
结语
回顾过去两年的发展,不禁让人感叹,GPT的火爆无疑为英伟达做了嫁衣。各大AI公司忙于拓展用户基础和融资,最终却将资金送入英伟达的口袋。
随着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或许是时候进行反思。尽管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大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路径。虽然现在的大模型声势浩大,效果显著,但高昂的投入与微弱的用户付费意愿之间的矛盾,仍值得关注。终究,AI大模型厂商的生死或许并不重要,英伟达早已把利润揽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