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崛起与亚马逊Alexa的梦想破灭
“笨得和石头一样!”这是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对一系列早期语音助手(如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和微软的Cortana)直言不讳的评价。显然,在ChatGPT面前,这些曾经的“明星产品”瞬间黯然失色。
随着科技行业热切追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潮流,硅谷的文化也显得愈发功利化。
亚马逊对Alexa的远大愿景落空
自从贝佐斯在亚马逊总部的白板上激动地勾勒出对Alexa的愿景已过去十多年。Alexa被设计为一个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的语音助手,包括网购、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甚至为孩子们读睡前故事。然而,贝佐斯对这一语音控制新计算平台的宏伟蓝图如今显得遥不可及。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科技界的热议焦点迅速转向生成式AI,这一新兴领域显然已成为当前的“下一个大事件”;而之前备受推崇的语音助手们则开始遭遇冷落。如今,ChatGPT的成功改变了整个硅谷的文化风向。
有前亚马逊Alexa营销主管表示,之前强调“成长”的文化,如今已转变为如何通过产品赚取利润。一名现任Alexa团队员工透露,领导最近下达的指令是:“有任何直接盈利的机会,就抓紧去做。”
在新任CEO安迪·贾西的领导下,这种新命令直接导致Alexa团队在去年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因为高管们正在审查每个产品对公司利润的直接贡献。面对全球科技低迷的挑战,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已经裁员18,000人。
纳德拉对语音助手的评价
在纳德拉看来,无论是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还是微软的Cortana,早已“笨得像石头一样”。他指出,这些语音助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产品本应成为大量信息的新前端,但实际上却没有实现。”
这样的斥责与他在2016年对语音助手的乐观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他曾表示“聊天机器人是最新的应用”。然而,如今在ChatGPT的背景下,语音助手们显得更加无能。
Siri联合创始人阿当·切耶尔表示:“没有人知道这些助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它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Alexa的孤独现状
尽管Alexa在用户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实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Alexa常在不适宜的场合上插嘴,比如说出“你知道吗”,这类自作聪明的行为往往让用户感到烦恼。市场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的总裁卡罗莱娜·米拉内西表示:“人们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会感到生气,这并不是它应做的事。”
独立技术分析师本尼迪克特·埃文斯则将Alexa形容为一个“美化过的收音机”。尽管如此,亚马逊依然表示会继续致力于Alexa的发展,并表示“一如既往的乐观”。据其称,Alexa的用户量持续增长,到2022年,全球参与度提升超过30%;超过50%的Alexa用户表示会用其进行购物。
在许多方面,Alexa依然可以被视为亚马逊的一项成功。根据Insider Intelligence的数据,Alexa占据了美国语音助手市场的66%份额,超过五分之一的美国家庭可以通过呼唤“Alexa”获得回应。
然而,尽管Alexa的使用率较高,但对于亚马逊的直接价值却仍然存在争议。不少熟悉Alexa的人士表示,这些互动并不能为亚马逊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亚马逊的美梦能否成真?
由于错失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亚马逊一直希望Alexa能够开辟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包括由语音驱动的应用程序及其利益。亚马逊将这些应用称为“Skills”,并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虽然亚马逊表示其商店中有超过130,000项Skills,但开发者普遍反映,几乎不可能从中获利,且用户发现新应用的过程也充满挑战。“许多人甚至不知道Skills是什么,”Wabi Sabi Software的Brian Tarbox说。
谷歌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近年来,它停止了专门为语音助手设计的第三方“对话操作”,并要求开发者将语音功能集成到Android智能手机和应用中。IDC分析师亚当·赖特表示,亚马逊缺乏像智能手机这样的退路,苹果和安卓的竞争可能会侵蚀通过智能音箱的销售收入。
不过,语音助手的复兴或许将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后者可能为这类助手赋予更强的智能。“ChatGPT确实引起了轰动,”一位亚马逊现任员工说,领导们要求团队集思广益,让Alexa变得更聪明。切耶尔补充道,这项技术可能使语音助手回归其初衷的科幻轨道上,“这确实涉及到质量。从根本上说,这项技术将实现上一代语音助手所不具备的广度、灵活性和复杂性,语音助手可能会迎来一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