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ChatGPT对创业公司很不友好,未来两三年内请大家放弃融资幻想

推荐使用ChatGPT4.0中文网,国内可直接访问:www.chatgp4.com

创业家 & i黑马讯:2023黑马产业大会回顾

3月19日,“2023黑马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产业新力量”,来自北京怀柔、四川绵阳、江苏南京、重庆、山东青岛、山东威海和广东佛山等7个产业城市和园区的政府代表,以及40余位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消费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极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与全国各地300多位一线产业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的新未来,展现产业的新活力。

在会议上,金沙江创投的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分享了他对当前消费产业和企业服务的投资见解。

“今天的会场,消费企业与企业服务公司一半一半。关于消费,我充满信心。当前消费类企业的创业者信心满满,而对于企业服务,我建议大家在未来两三年中放弃融资的幻想,必须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

三个确定性撑起火热的消费市场

首先,我想谈谈消费。在中国资本市场,消费行业并未受到充分重视。大家关注的是未来十年的趋势,而很少有人关注何为不变、何为最大的不变量。

在不确定性之下,中国有三大因素是当下最大的确定性。

  1. 统一大市场: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组成的统一市场,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与东南亚市场相比,中国市场是最为稳定且具吸引力的。
  2. 成体系的供应链: 这一点难以复制。东南亚如果想模仿中国的完整供应链,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最大的可能性是在以中国广东为核心基地的情况下,形成东南亚的配合模式,而东南亚的机会更多是在浅层价值创造,例如包装。
  3. 中国创业者的努力与韧性: 无与伦比。中国创业者的拼劲是无敌的,中国的创业出海势头也同样强劲。

因此,我特别看好中国的消费市场,机会遍地可寻。最近我与一些消费创业者聊天,他们普遍信心满满,认为市场中存在着许多机会。各种细分品类的产品,如西梅汁、红豆水、玉米汁等,表现都相当不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消费主力是90后和00后,他们愿意尝试新品牌。只要产品质量出色,机会随处可见。

2020年至2021年消费升级泡沫期间,许多人认为所有消费品类都可以重新开发。我今天想强调的是,2021年泡沫中打出来的企业现在依然可以重塑。它们证明了市场与用户需求,但现代消费者并不会愿意为高价买单。因此,我们特别看好那些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消费公司,抓住泡沫期表现较好的品类,优化其供应链,才能保持健康的毛利率,并成为价格亲民且盈利的公司。

具体而言:

  1. 产品为王: 必须聚焦于产品本身,产品质量是成功的关键。依赖流量的公司通常都是昙花一现。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流量红利起家的电商公司和新消费企业,多数都未能存活。
  2. 科技赋能: 如何迅速崛起并在一两年内实现数亿的销售额,科技赋能至关重要。没有科技赋能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

科技赋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支撑。例如,一家线下便利店通过科技手段在两年内实现了月销售额增长300倍。过去,中国的投资人并不热衷于投资线下公司,但如今情况已发生变化。线上渠道的红利消失,线下市场反而迎来了新的机会,科技赋能使得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1. 积极拥抱新渠道: 抖音直播等新渠道是很好的机会。我们投资的一家名为“酸菜鱼叮叮懒人菜”的公司,经过两年的发展,单品月销售额已突破2亿,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新渠道的潜力巨大,真正将优质产品做好的企业有很大的爆发潜力。
  2. 连锁下沉: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下沉市场的消费力相对更为稳定,并且市场庞大,各个区域的特点各异。针对细分消费品类,至少可以在下沉市场形成区域优势,一旦形成区域领军地位,其他竞争者便难以进入。

中国企业服务企业的出路

上个月,我曾提到中国企业服务可能还需等待5到10年的春天。但是,随着ChatGPT-4的问世,我不得不谨慎地说,企业服务的寒冬可能还会延续。

ChatGPT的出现极为强大,这对创业公司并不友好。许多基于ChatGPT能够创造的价值都显得微薄。以美国为例,曾有两家公司非常热门:Grammarly和Jasper,它们基于ChatGPT提供自动语法纠错和文案生成服务。但随着ChatGPT-4的推出,它们可能很快面临市场威胁,因为其价值已经变得相对无足轻重。此外,一家国内公司为腾讯会议提供自动会议纪要服务,但其准确率仅为60%,而现在的ChatGPT则可以实现90%的准确率,形成了明显的降维打击。

尽管如此,我认为中国的软件企业仍然存在出路。

第一个机会在于细分赛道中的传统企业可能反应较慢,这是创业公司颠覆的机会。ChatGPT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可能将现有软件企业的价值压低。例如,协同管理软件需要支持几百人同时协作,难度系数较高,但随着生产力的指数化提升,一个新进入者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推出更为高效的协同管理软件,颠覆市场格局。

第二个机会是提供最终服务。创业者可以聚焦于提供终端服务,而非仅仅销售软件产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例如,一个采用ChatGPT技术的电话中心公司,可以在人员构成上以10%-20%的人力配合80%-90%的机器人,依靠如此高效的运作,依然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服务。

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软件领域而言,可能“软件赋能服务”将是唯一的出路。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