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GPT中文版,国内可直接访问:https://www.chatgp1.com/
橙篇:AI长文创作的新尝试
Perplexity的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AI对他来说主要是个搜索工具,他较少利用AI进行写作,仍坚持用手写备忘录和信息。他提到:“即使现在,我也不太喜欢自动完成样式的写作,感觉不自然。”这样的观点让人心有戚戚焉,虽然AI能够轻松“写文案”,但我们往往仍难以找到气息淡薄的AI作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推出了一款较为低调的AI产品——橙篇,专注于长文创作这一难度较高的领域。橙篇属于百度文库旗下,于今年5月底推出,功能涵盖超长图文理解与生成、专业知识检索和问答。
橙篇的功能探讨
在测评结果上,橙篇生成的长文质量尚可。就像自大学老师对我论文修订的心情一样——虽然交出一些“水分”,但也为老师带来了压力。橙篇致力于生成低AI味的长文,但有时写作显得略显啰嗦。
橙篇目前已上线手机端应用,但推荐用户使用网页端(https://cp.baidu.com)以及支持Mac和Windows的客户端。和许多另一类AI产品相比,橙篇是一款技能多样的综合性工具,而我们重点体验其长文创作能力。我们选择“长文写作”中的“论文助手”,输入主题,橙篇则提示用户:“请输入您的文章主题,尽可能完整哦。”
体验长文写作
我以“不要沉迷人形机器人”为主题,写下了详细的提示词,要求包含三个部分,以及一些具体的科幻作品和科技产品。橙篇对这些提示词的跟踪性表现良好,生成的大纲符合我的要求,并详尽展开。
这个大纲包括章节和小节,还可以人工编辑,调整层级、上传参考文档,同时支持新增和删除。橙篇从大纲开始生成长文,这是符合人类创作者常用的步骤,编辑写作时亦是如此:确认大纲后再推进内容创作。
我注意到,除了现代的科幻作品,古代神话也有类似的创作主题,例如《列子·汤问》的偃师和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因此,我决定在大纲中新增一小节,并上传自己的Word文档作为补充材料。
生成正文的过程约耗时10分钟,橙篇友善地提醒用户,可以在等待期间开启新的聊天窗口,做些别的事情。生成完成后,打开正文呈现出一种AI版Word文档的形式。左侧是目录,支持一键跳转,正文中可手动编辑,右侧则是与AI互动的空间,可以进行聊天和搜索等功能。
生成结果的质与量
AI生成的正文达到11300字,字数令人印象深刻,格式也相对正式。正文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然而,检查正文后,我发现AI写到我手动新增的两个例子时,虽然提及了相关内容,但没有巧妙地运用材料,多是自我发挥,文字稍显啰嗦,但没有明显的AI味道,这让我感到欣慰。
此外,AI对科幻作品的分析较好,提到机器人的三大定律以及赛博朋克下的存在主义等核心设定。然而,AI生成的文字看似概括全面,却让人觉得内容未能深入挖掘,留下“啊,就没了”的意犹未尽,尤其是在介绍科技产品时显得更加明显。
当然,我们可以指挥AI对未完善的内容进行扩写。可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AI在扩写时虽然写了大量内容,但文风却发生了突变,与论文本身不太搭调,给人一种用文字砸晕的感觉,未能创造新的信息增量。
在正文的最后,橙篇默认添加了一条声明,指明其基于文心一言模型,并参考文献来自百度学术。这种依托于自身资源进行优势发挥的做法类似于腾讯元宝基于公众号生态的运作。
AI与人类的协作必要性
尽管橙篇仍有进步的空间,但其已有的“人味”体现了AI生成与人类创作过程的契合。从大纲到正文等生成流程,更符合创作者的实际写作习惯。此外,AI生成的文案在遣词造句上,AI味道尽量减少,避免过多使用“首先、其次、再者”等句式。引用的消息源也相对权威,信息丰富,排斥空洞的片汤话。
同时,AI的功能设计也给予了一定的修改和编辑空间。尽管目前的扩写功能仍显不足,尤其是WPS AI近期推出的“AI帮我写文档”功能在文档业务上值得对比。与橙篇强调从大纲开始的写作流程不同,WPS AI的生成更加通用,创作自由度较小。
创作的未来
综上所述,橙篇围绕长文创作设计了多个功能,尽管细节之处尚需打磨,但理念值得肯定。基于AI的写作工具,现阶段并不是为了替代人类,而是在降低创作门槛,缩短从构思到成文的过程,帮助人们解决繁琐的环节。未来,平凡的创作将不再是难事,让更多人燃起创作的热情,随之我们再探讨如何提升创作质量。
推荐使用GPT中文版,国内可直接访问:https://www.chatgp1.com/